军国主义(英语:Militarism),是军队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领域都具备强大影响力,而在一国的政治及行政层级上采取军事优先的政治社会体制或意识形态;或是认为国家应保有强大军事力量用以侵略、防卫或提升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
戴季陶在《日本论》中定义军国主义是“是以军事组织的力量,作政权的重心,一切政治的势力,都附从在军事势力之下,一切政治的组织,都附从在军国组织之下”的国家体制。
军国主义国家的民众往往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军国主义政治和社会体制对个体思想行为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典型军国主义国家民众可能具备的特征:
- 高度的国家主义意识:军国主义国家的民众通常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将国家置于个人之上,强调国家荣誉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他们往往将国家的兴衰荣辱视为个人的责任,并愿意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 对军事力量的崇拜:在军国主义国家,军事力量被视为国家强大的象征,因此民众往往对军人抱有极高的敬意和崇拜。他们可能认为军人是国家的英雄,是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支柱。
- 对战争的认可与美化:军国主义国家的民众往往将战争视为国家荣耀和尊严的体现,甚至将战争美化为一种高尚的行为。他们可能忽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而是强调战争中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 对外敌的敌意与仇视:军国主义国家常常将其他国家视为潜在的敌人或竞争对手,因此民众往往对外国持有敌意或仇视态度。他们可能认为其他国家是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威胁,并主张采取强硬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
- 对言论和思想的控制:在军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政府往往会对民众的言论和思想进行严格的控制。这可能导致民众在表达观点时缺乏自由和独立性,而是更多地受到官方宣传和舆论的引导。
- 对服从与纪律的强调:军国主义国家通常强调民众对国家和军队的服从与纪律。民众被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军队的规章制度,不得有异议或反抗。这种强调服从与纪律的文化氛围可能导致民众在面对不公或压迫时缺乏反抗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并非所有军国主义国家民众都具备的,而是根据历史和现实中的案例总结出来的一些普遍现象。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军国主义国家的民众特征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分析和评价一个特定国家的民众特征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